去年暑假,当我第20次在Unity里卡在物理碰撞检测时,突然冒出个疯狂念头:要是能亲手做个游戏引擎,是不是就能彻底理解这些黑箱操作了?这个决定让我经历了从兴奋到崩溃再到顿悟的完整周期,现在我把这些实战经验打包送给你。
为什么非要自己造轮子?
当时室友听说我要自制引擎,表情就像看见有人要手搓CPU:"市面上现成的引擎多如牛毛,你图啥?"我盯着屏幕上乱飞的游戏角色,咬着冰棍说:"就像学做菜不能总用预制包,得知道火候怎么控制啊。"
现成引擎优势 | 自制引擎收获 |
快速出demo | 掌握底层运行逻辑 |
丰富资源库 | 定制专属工具链 |
跨平台支持 | 深度性能优化能力 |
那些现成引擎不会教你的东西
用Unreal做项目时,我总觉得在搭乐高——虽然成品好看,但永远不知道塑料积木是怎么成型的。直到自己从零开始处理内存分配,才明白为什么游戏启动时要加载进度条。
引擎核心模块搭建实战
我的第一版引擎叫DragonFly,虽然最后连个完整游戏都没跑起来,但这个过程让我摸清了引擎的骨架结构。分享几个关键模块的开发日记:
图形渲染:从马赛克到3D眩晕
用OpenGL画第一个三角形那天,我对着彩色像素点傻笑了半小时。但当要实现PBR材质时,显卡差点。记得要:
- 先搞懂坐标系转换矩阵
- 从2D渲染逐步过渡到3D
- 善用开源库比如SDL和GLFW
物理引擎:让箱子学会翻滚
实现第一个碰撞检测时,两个方块要么黏在一起,要么直接穿模。参考《游戏物理引擎开发》里的离散碰撞检测算法,终于让它们学会正常"社交距离"。关键点:
- 分离轴定理(SAT)是基础中的基础
- 刚体动力学需要耐心调试参数
- 别忘了处理碰撞回调事件
从引擎到项目的进化之路
当我的引擎能跑起打砖块demo时,系里VR实验室正好在招助手。带着这个半成品去面试,竟然成功混进团队参与AR项目开发。分享三个实战锦囊:
如何让作品集脱颖而出
- 用自制引擎做技术展示,哪怕只是个贪吃蛇
- 录制开发过程vlog,展现debug能力
- 在GitHub用可交互文档展示设计思路
在校期间就能参与的真实项目
去年跟着导师做教育类游戏时,发现市面上引擎的触控反馈都不达标。于是用自研引擎的震动模块做卖点,这个功能现在成了我们实验室的招牌技术。
保持迭代的秘诀
每次把项目丢给测试同学时,他们总能找出我想象不到的bug。后来学乖了,开发时就用三明治反馈法:
- 核心功能完成后先给室友试玩
- 美术同学提用户体验建议
- 最后才让程序大佬看代码结构
记得那个暴雨的周末,当自制引擎第一次完整运行平台跳跃游戏时,屏幕里的像素小人稳稳落地那刻,窗外的雷声都变成了喝彩。现在实验室的学弟们还在用我当时留下的引擎框架做毕设,这种感觉比任何实习证明都来得真实。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
《地狱摩托》攻略:少走弯路经验分享
2025-08-10 03:10:49游戏力反馈:爽感背后的问题与成本
2025-08-05 07:16:44《热血江湖》新手指南:掌握掉级和刷钱的技巧以加速游戏体验
2025-08-02 05:52:18《阴阳师》辉夜姬台词解析及典藏皮肤攻略分享
2025-07-30 01:06:48波比游戏攻略:通关秘籍大揭秘
2025-07-27 02:50:13